新闻中心
News
分类>>“轻量化”社交虽好也应适度
“轻量化”社交虽好也应适度最近,“轻量化”社交备受关注,一份社会调查报告显示,77.4%的受访青年觉得“轻量化”社交越来越普遍。“轻量化”的特点是不用投入大量精力时间维系情感,重视边界感和私人空间,也有人将其形容为“无糖社交”,因其不黏腻、不依赖,恰似养生攻略中的“无糖食品”。
“轻量化”社交为何在青年群体中更受欢迎?简单半岛官网、纯粹,是许多受访者共同提到的关键词。有人希望能主动掌控日常社交的方式和节奏,有人认为这是重视边界感和私人空间的体现,还有人觉得这样可以缓解紧张、愉悦身心。总而言之,“轻量化”社交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社交压力,同时提供了适量的情绪价值。
“球搭子”“饭搭子”“旅游搭子”……最近兴起的“搭子文化”,也可以理解为“轻量化”社交的通俗表达——是搭子、是伙伴,但不一定是关系紧密的朋友。一方面,随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断丰富,当下青年人的爱好更加广泛,运动、读书、听歌、摄影、追剧,他们都乐于尝试体验;另一方面,细分领域更多,运动可以在健身房也可以是露营登山,观影、追剧、看动漫也都自成一派,互联网的存在,让青年能够随时随地找到自己的同好。如此来看,“轻量化”社交同样是一种“格局打开”,提供了个人成长发展的更多可能。
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,“轻量化”的另一个侧面是流动性的增强。有学者将人与人、人与社会群体的关系概括为四种模式——血缘、地缘、业缘和趣缘。生育政策的惯性和传统家庭向核心小家庭模式转变,使得血缘关系在社会交往中的比重下降;人口流动性增强、高等教育的普及,让部分青年人脱离原籍的社会网络求学就业,而在新社区中的联系尚未建立;择一路终一业,自然值得敬佩,不断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,成为一名“斜杠青年”,也能感悟世界的丰富多彩,因而许多人将职场交往和日常生活分得很清……与之相对的是,依托兴趣爱好的社会关系有着较强的灵活性和独立性,能给予当代青年新的情感依托,彰显他们的个性。
“轻量化”社交有其优势,却无法完全替代深度交往的模式。调查显示,超六成的受访青年担心“缺少知心人”,他们也表示,过度的“轻量化”社交会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减弱、关系淡漠,还可能感到孤独。社会交往存在多样性和复杂性,“轻量化”社交不是轻视社交,“零糖社交”更不等于“零社交”,最终还是要回归社交的乐趣和意义,在内耗与享受之间寻找平衡点。
端午前后,紧张热闹的龙舟赛、底蕴深厚的宗族文化火热出圈;自我介绍时,故乡情结、求学经历、工作单位仍留下抹不去的印记;日常生活中,能做到相互扶持、彼此倾诉的也唯有最亲密的朋友……上述种种都反映出,深度社交在生活中仍然不可或缺。在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看来,每个人都在经营着“强关系”和“弱关系”,二者权重不同,各有各的优势和不足。我们期待“轻量化”社交带来更多机会和惊喜;同样也相信三两密友至交、一个强有力的集体会在最困难的时候施以援手,不离不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