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News
分类>>“深圳你咋想的啊!”
“深圳你咋想的啊!”配备有饮水机、充电站、雨伞架、、便民药箱、小型书架等便民物资的暖蜂驿站。图源 深圳特区报
公厕随时有纸又干净、机动车主动礼让行人、全民健身氛围浓、推窗见绿出门入园、一杯咖啡满电出发……
深圳是一座充满人文关怀和热衷创新的城市,各种火出圈的民生措施和暖心细节彰显了处处人性化的城市文明。
出门在外,人有“三急”,纸巾是上厕所的“必备”。记者从市环卫部门获悉,全市公厕基本都做到了配备免费纸巾。除了商场,还有公园、机场、地铁站、医院等处。纸巾不仅放在厕所的公共区域,而且每个厕位都有。
深圳如何做到让公厕都配备免费纸巾?记者深入调查发现,这件事并不简单,其演进过程如同“一场变革”。
2017年,深圳全面启动厕所,明确要求全市公厕“免费提供厕纸”,并将该要求纳入深圳市公厕管理标准。
对此,2017年起,深圳在全国首创公共厕所环境指数测评。每月对全市10个区、74个街道以及17类行业公厕的卫生保洁、设施配置、日常管理维护情况进行测评和排名,定期向社会公开发布,“每个厕间均免费提供纸巾”是测评的重点必考项,以考核的“指挥棒”作用带动所有公厕管理主体主动作为。
深圳公厕的人性化关怀不止厕纸,还配建了越来越多的第三卫生间、母婴室等设施,均对市民免费开放。据部门统计,目前,全市公厕配建了1595座第三卫生间,配建率达35.4%(全国为6%);配建了821个母婴室,配建率达18.2%,均走在全国前列。
每次提到深圳,大家都统一的认为深圳很快,走路快,吃饭快,变化快。但在斑马线前,深圳人的“慢”,却成为了这座城市文明的标签,以及我们爱上深圳最暖心的细节。
在深圳,斑马线前的“礼让”已成行人和机动车司机的“双向奔赴”。记者从深圳市公安局交通局获悉,通过多年宣导、整治半岛官方网站,目前深圳路口的礼让率已经实现九成以上,“车让人,人快走”成为一道道流动靓丽的文明风景线年,深圳就实施行人闯红灯分档处罚,最高可罚款100元,违法行为人可自愿选择接受道路交通安全教育,身穿“绿马甲”维护交通秩序免于罚款处罚。同时,部门不断升级机动车“礼让斑马线”的整治,机动车无论是在直行路口斑马线,还是左右转弯、掉头时斑马线前,必须礼让行人。“无人减速、有人停让”,已经成为深圳司机的招牌动作。
深圳的相关法规严格,让深圳人自觉养成了“守规矩”的好习惯,也让深圳人自觉维护“规矩”。在深圳的斑马线前,自觉排起长队等候行人先行的是深圳司机。礼让行人,是城市规矩,也是深圳司机共同的交通意识。
2021年以来,深圳又先后推出大型车辆斑马线前提前两米停让、试点实施“阶梯式停止线”车辆在斑马线前错落停车等,这些措施都使行人过街更加安全。
一条和谐的斑马线,需要不同交通参与者间的尊重和理解。在深圳,车让人、人守规,正在形成良性循环。
不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有免费健身房,室外健身房覆盖更广。“深圳人健身都很有深圳风格,这么一个高科技的城市当然要体现在方方面面。你看这个室外智能健身房,我除了可以运动,还可以监测自己的身体状况,并且还可以开出专人锻炼清单,我要手动点赞!”住在附近的金先生早早前来体验智能健身,感受其带来的便利。
日前,笔架山体育公园南区正式开园,其中引人瞩目的一大亮点是,笔架山公园的第三套室外智能健身房也同期面向市民免费开放。据悉,目前深圳市已经累计建成124套室外智能健身器材,实现智能健身器材各区全覆盖。
2023年,深圳市出台《深圳城市社区运动场地设施建设三年试点攻坚计划(2023-2025年)》,探索在人口密度大、高度建成区条件下,高质量建设都市型、楼宇型运动设施,满足市民高效、便捷使用需求。场地普查显示,深圳市场地数量、面积大幅增加,建成各类体育场地数量3.4万个,体育场地面积近3500万平方米,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完成了十四五人均2.0平方米目标。
在智能化方面除了建设智能健身房,铺设智能健身器材外,深圳市5G智能跑道在公园也逐步普及。深圳市“一键预约”平台经验获中央改革办推广,平台累计注册用户88.5万人,累计入场锻炼人数1220.6万人次。
充电5分钟、续航200公里+,这项的超级快充技术(简称“超充”)获得无数新能源汽车车主的点赞。科幻感拉满的背后,正是深圳建成“超充之城”的决心,让“一杯咖啡 满电出发”成为日常标配。
答案一:“易操作”。“超充”使用液冷超充枪电流是标准充电枪电流的两倍,重量减轻30%,线%,大大降低车主操作难度。
答案二:“速度快”。与普通60千瓦充电桩相比,超充桩的充电速度最快为普通桩的10倍,只需静静品尝一杯咖啡的时间,车已充满电,实现车辆续航200+公里。
答案三:“排队少”。如遇出行高峰期,深圳供电局还会提前对超充站点进行负荷预测,有序引导车主们前往充电效率更高充电站充电,减少排队等待时间。
据《深圳市新能源汽车超充设施专项规划(2023—2025年)》,深圳超充基础设施建设目标要求:争取到2023年底,建成不少于150座公用超充站;
2024年3月底前,建成不少于300座公用超充站,公共充电桩车桩比、超充桩占比达到世界领先水平;
到2025年,形成“车能路云”深度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,打造世界一流的“超充之城”,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。